.首頁
    >
    最新消息
    >
        [生活與時事] 越來越熱!連續高溫破30度,全台各地當心紫外線過量
      • 中央氣象局指出,未來台灣各地受偏南風以及副熱帶高壓壟罩影響,各地氣溫飆至30度以上;21日台北更突破35.2度高溫,桃園、雙北市高溫也上看35度,台東局部地區可能出現焚風,天氣預報顯示,22至27日的每一天仍將突破30度以上。截至21日為止,5月目前月平均最高溫約29.2度、最低溫是22.3度,仍是相當悶熱的天氣。     高溫之下民眾要注意防曬,全台灣的紫外線指數都在過量級,甚至有機會飆上危險級,氣象局提醒,早上10點到下午2點之間,最好不要外出。       中午前後紫外線指數高,容易達到過量或危險級,所以提醒大家,外出超過20分鐘即可能出現曬傷,10點至14點最好待在室內,並請多補充水分、做好防曬的措施。     圖:中央氣象局提供       防曬教戰首則 綜上所述,該如何做好防曬措施保護身體最重要的肌膚遠離紫外線的威脅,是相當重要的課題:   1.在明亮的陽光下,尤其是夏日民眾最愛的海灘中,由於海水反射太陽光的關係,相當容易讓眼睛受到傷害,因此建議隨時佩戴太陽眼鏡,需注意配戴時在視線中不能有任何縫隙,且選擇透明或淺色的太陽眼鏡比深色所提供的防護更好。   2.陽光強烈時,穿深色衣衫,並非淺色,淺色系衣衫只反射熱度,卻無法阻隔紫外線。   3.避免肌膚直接曝曬於陽光下,可戴上寬邊淺色遮陽帽、撐陽傘,並穿著長袖衣褲。   4.選用適當的防曬產品,並於出門前 10-20 分鐘取適量均勻塗抹在衣物無法遮蔽的部位,且夏天天氣熱,容易出汗,易將防曬品沖掉,因此補擦的工作就很重要。游泳後,更應隨時擦乾水分,重新塗抹防曬產品;戶外活動時,每3小時需補擦一次才能達到最佳防曬功效。   ​   延伸閱讀: 中央氣象局紫外線預報 中央氣象局-紫外線相關知識      
      • 發佈日期:2018-05-25

        [生活與時事] 麻疹疫情擴大,戴口罩、勤洗手防範真Easy
      • 麻疹疫情延燒,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,國內今年已有11例確診病例,其中6例為台灣虎航麻疹群聚感染,最新接觸者追蹤達1378人,將持續追蹤至本月25日,整體疫情追蹤者已破3000人,並於4/10新增1名日本案例,截至4/10沖繩累計38人感染(含我國至沖繩旅遊病例)。     麻疹自感染到出疹的潛伏期約7至18日,發燒後約4天開始出疹,由於出疹後從臉到軀幹、四肢陸續有病灶,此時醫師才較易診斷,但實際上出疹前後4天就具傳染性。若已知曾和麻疹患者接觸的人,3天內盡快接種麻疹疫苗可避免感染。     傳播方式: 麻疹是一種急性、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,可經由空氣、飛沫傳播或是直接與病人的鼻腔或咽喉分泌物接觸而感染,在出疹的前後四天內是具有傳染力的,所以在麻疹的檢驗報告尚未出來前或在出疹前後4天內,病患要採隔離措施,以免傳染給沒有免疫力的人。     發病症狀: 1.前驅症狀:發高燒、鼻炎、結膜炎、咳嗽和在發燒後口腔下臼齒黏膜上出現斑點。   2.紅疹:前驅症狀出現後,會繼續發燒,並且會於耳後出現典型的斑丘疹,皮疹在3-4天內會覆蓋全身,並持續4-7天;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,且發燒至最高溫;皮疹退了以後,會開始脫皮及留下褐色沉澱。部分患者會因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,併發症包括中耳炎、肺炎與腦炎。     預防方法: 於各大醫療院所接種麻疹、腮腺炎、德國麻疹混合疫苗(MMR)即可有效預防,若需進出公共場所自行佩戴口罩,如非必要避免前往麻疹疫情流行區域、勤洗手,並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。       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        延伸閱讀: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麻疹專區 孕婦染麻疹恐致死胎如沒必要禁入疫區 接種MMR疫苗的重要性      
      • 發佈日期:2018-04-24

        [生活與時事] 14年來最持久寒流,做好保暖抗寒冬
      • 入冬最強寒流從2/3起壟罩全台,中央氣象局指出,主因是在日本東北方堪察加半島附近有一阻塞性高壓阻擋,導致冷空氣塞車,於是冷空氣轉而由北往南走,才導致台灣出現長時間低溫,恐是14年來最持久的寒流,也是本世紀第二長紀錄。       資料來源:中央氣象局     寒流持續影響,各地氣溫明顯偏低且水氣仍多,臺南以北普遍出現10度左右的低溫,甚至北臺灣大多時間溫度都在10度以下,應特別留意;花東及高屏地區也僅約11至13度,全台到2/7才稍稍回溫,但仍偏濕冷。週末更有另一波寒流接力報到,氣溫開始下降,但這波寒流偏乾冷,白天氣溫稍高,相對日夜溫差也大,預計下週二白天起開始回溫,直到除夕。     據統計,2/2至2/4連三天,已有121人疑因天冷猝死。其中,北北基、桃竹、宜蘭及花東等地,消防局共接獲77人疑因天冷無心跳救護送醫案例,不過61人搶救無效死亡,其次是嘉南高屏有36人、中彰投雲等地有24人。     這波寒流也造成南投縣流感併發重症通報案件激增,迄2/5止已有15件是確定病例,年紀最小的是1名國小女童,70%則是65歲以上長者。衛生局呼籲民眾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,如出現呼吸困難、血痰、胸痛、低血壓或高燒等流感危險症狀時,應戴口罩儘速就醫治療,並在家中休養且依醫囑服用藥物,減少群聚感染的狀況發生。         抗寒-貼心小提醒:   1. 到戶外活動前,應先戴好手套、圍巾、帽子及口罩做好保暖;清晨或傍晚為中風及心肌梗塞的好發時段,建議不要外出或應加強保暖。​   2. 天冷洗澡前脫下衣物,恐出現血壓上升、身體發冷等情形,建議洗澡前可用電暖器將浴室吹暖,或在浴室天花板安裝置頂式暖爐,避免身體不適。   3. 高血脂、高血壓、腎功能異常患者應清淡飲食,切忌高油、高鹽,降低中風、心肌梗塞、心衰竭等風險。   4. 若為心臟血管疾病高危險群,避免單獨爬山或泡湯,須與他人同行;泡湯溫度也勿超過40度,且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。     請大家務必做好保暖禦寒措施,有特殊疾病或年長者請留意身體狀況,若身體不適,請盡速就醫,讓我們一同做好保暖,度過寒冷的冬天!     延伸閱讀: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追雪 落石2傷 不敵寒流54死      
      • 發佈日期:2018-02-07

        [生活與時事] 減塑讓你我的生活更健康!
      • 行政院環保署統計,全台一年約用掉近 200 億個塑膠袋,堪稱「塑膠王國」。為推廣自備購物袋、鼓勵重複使用理念,今年元旦起環保署實施「擴大限塑政策」,增加7類業者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,包括藥粧店、醫療器材行、通訊設備零售業、文具零售業、洗衣店、飲料店、麵包店,共8萬家業者受影響,若民眾有需求須自費購買,預估一年可減少 15 億個購物用塑膠袋。     同時,環保署長指出,塑膠垃圾經過海浪沖刷,將變成塑膠細微粒影響生態食物鏈,對此也新增管制洗髮、沐浴、洗臉、香皂、磨砂膏、牙膏6項產品,不得添加塑膠微粒成分,希望從源頭把關,避免汙染海洋環境。       資料來源: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    塑膠對人類的影響: 1. 男童女性化、女童性早熟 塑化劑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,具有「抗雄性素」的作用,當國小男童尿液中檢驗出代謝塑化劑的物質愈高,陰毛生長的時間較慢,有「雌性化」表現;女童則會提早出現第二性徵。 2. 男性容易不孕 塑化劑會抑制睪固酮分泌,造成睪丸功能低下,是男性不孕的殺手。 3. 影響下一代 燃燒塑膠產生的戴奧辛等毒素,被證實與肝、肺、胃癌及淋巴癌有關,並影響免疫系統功能,甚至改變細胞基因的活性而遺害下一代,因此被稱為世紀之毒。     簡單3招去毒減塑:   1. 檢視現有食器,高風險塑材先淘汰,其餘小心使用   2. 循序漸進替換,慎選環保材質的容器   3. 自備環保容器、餐具,減少一次性塑膠用品       資料來源: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    塑膠對生態和人類的危害不可忽視,在環境中不僅無法分解,更可能隨著裂解或焚燒而汙染環境。為了守護你我的健康,一起循序漸進地實踐減塑環保政策,少用塑膠袋,與地球一起變輕盈!     延伸閱讀: 認識食品塑膠容器 擴大限塑上路 購物用塑膠袋要付費 環保署重申 直接包裝食物塑膠袋非限塑範圍內      
      • 發佈日期:2018-01-04

        [生活與時事] 水情不佳,呼籲民眾節約用水!
      • 今年的颱風季雨勢偏少,近3個月的降雨量,不到去年的一半,竹苗地區水情不佳,達到十五年來最枯旱程度。水利署昨宣布,本月廿七日起調整竹苗地區水情燈號,從原本水情稍緊的綠燈調整為一階限水的黃燈,離峰及特定時段減壓供水,並要求政府機關及國營事業帶頭節水。     新竹的寶山第二水庫與苗栗的永和山水庫蓄水率都在五成以下,明德水庫水情更是拉起警報,水量低到僅剩二成二,創下24年來同期新低紀錄,恐怕無法供應明年春耕的農業用水。     台中石岡水壩的水量僅存約一成左右,台南地區的曾文、烏山頭水庫目前有效蓄水量較歷年平均少一億六千萬噸,也須加強關注,白河水庫更是不到一成,是莫拉克風災以來水情最差的一年,嚴重面臨缺水危機,秋冬雜糧也因此已經停止灌溉,在明年雨季來臨前,目前得先撐過枯水期。     水,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到處都需要用到水,所以水對我們非常重要。    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,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    省水好習慣7招小撇步: 1. 刷牙:用水杯裝水刷牙,隨手關緊水龍頭 2. 洗臉洗手:調整龍頭出水量,乾淨用水勤回收 3. 廁所:換裝省水型馬桶,水箱漏水快維修 4. 洗澡:盆浴方式改淋浴,洗澡時間要縮短 5. 洗碗:碗盤油污先擦拭,盆槽裝水來洗濯 6. 洗衣服:控制適量洗滌物,分類洗濯才省水 7. 使用省水標準器材:提高用水效率,省水又省錢         大家不妨注意家裡的產品是否有省水標章。選購有省水標章的產品,節能減碳又環保。因為每減少1度用水,可減少0.21公斤的碳排放,亦相當於減少4個人每日生活污水排放量。省水就等於節能,一舉兩得!一起省水愛地球!     延伸閱讀: 節約用水資訊網 竹苗15年來最枯旱 27日一階限水 〈中部〉水情欠佳 曾文水庫蓄水快跌破五成      
      • 發佈日期:2017-12-26

        [生活與時事] 黴菌感染、異位性皮膚炎傻傻分不清?!加強保濕為首要之務
      • 每年到了秋冬換季之際,空氣乾澀,本身有氣喘、過敏體質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,皮膚特別容易感到敏感不適,身體會出現乾癢的症狀,不僅變得又乾又皺、脫屑發紅,甚至可能因此無法入睡、精神不濟,導致學習和工作無法專心,也因為忍不住抓癢而抓破皮膚出現傷口,讓患者苦不堪言。   常常民眾發生皮膚紅腫發癢的情形,誤以為是皮膚沒清潔乾淨,而努力地清洗局部皮膚,反而讓異位性皮膚炎發病位置更為乾澀,越來越癢,造成慢性發炎。高雄一名24歲的陳先生,每到9、10月腳趾關節處及下腹靠近髖關節處就會開始發癢、發紅得厲害,情況長達十年,原本認為是單純的黴菌感染,並不以為意,後來因男子過度清洗發癢處,症狀已加劇轉為慢性發炎呈現暗紫色,就醫後意外發現竟然是罹患了「異位性皮膚炎」。       關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保養小知識: (1)平常洗澡或洗頭時,因肥皂或沐浴乳中的清潔成分,容易將油脂帶走,不宜讓清潔劑殘留於皮膚太久,也不宜洗過熱的水,避免過度清潔,造成皮膚油脂流失,無法保濕而產生乾燥發癢。     (2)日常保養以加強保濕為首要之務,可以選擇適合的乳霜或是乳液,嚴重時需要每天塗抹數次,尤其是趁沐浴後皮膚尚有水分時塗抹以利吸收,達到長效保持肌膚滋潤,預防乾癢重覆發生。           (3)飲食盡量避免辛辣、油炸與重口味等刺激性食物,這些會阻礙人體消化系統,造成免疫功能變差,容易引發過敏症狀,讓皮膚發癢不適。     (4)貼身衣物的選擇以柔軟棉質為主,毛衣類的衣物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皮膚,若與皮膚過度摩擦,會加重發癢的症狀與機率。     (5)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對於病症有很大的幫助,像是絨毛玩具就應該避免,以免塵蟎引起病症發作,被毯、電風扇葉或窗簾等家居用品也可以經常清理,保持乾淨整潔,避免異味性皮膚炎遠離發作。     貼心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平時確實做好肌膚保養與飲食管理,隨時保持環境乾淨,減少過敏源,避免症狀再度復發,無需恐懼換季帶來的困擾,告別秋冬乾燥肌膚。     延伸閱讀: 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吃海鮮、雞蛋?破解常見3迷思 原來皮膚敏感發炎竟與PM2.5有關!      
      • 發佈日期:2017-11-30

        [生活與時事] 空汙是健康的隱形殺手?!你做好防護了嗎?
      • 根據環保署的空氣品質指數(AQI)標準,AQI值超過100就會發出橘色警示,代表空氣品質對敏感族群不健康。近期台灣西半部空氣汙染持續,中部最嚴重,包括竹苗、台中、彰化、雲林、嘉義等測站都呈現橘色警戒。   過去空汙季為每年10月到隔年3月,不過最近2年空汙季有延長趨勢,今年提前到9月中旬就出現空汙情形,時序進入秋季,台灣西半部即將進入空氣品質較差的半年,民眾需多加防範。     資料來源: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    如何做好防護?   (1)戴上口罩 空氣汙染中的懸浮微粒PM2.5,粒子非常細小,一般的布質口罩或外科用口罩,都無法阻擋,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下,會產生慢性疾病,建議民眾使用N95口罩才能有效阻擋懸浮微粒PM2.5,其結構的孔隙比一般口罩還要更細小,可以避免吸進髒空氣。   (2)減少外出 有心臟、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、孩童及老年人,建議減少體力消耗活動及戶外活動,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;喜愛慢跑的民眾,在空汙期間應減少外出跑步。運動會增加人體的心肺和呼吸量,若在空氣汙染的環境下運動,不但不會增加心肺功能和體力,反而會影響健康,讓懸浮微粒在身體累積,增加慢性疾病產生的機會。   (3)使用空氣清淨機 除了減少外出外,也可以使用市售的空氣清淨機、空氣過濾器等,能有效減少戶外帶進室內的髒空氣,維持居家空氣好品質,避免暴露在空汙下。     空氣汙染與其他病毒感染較為不同,屬慢性累積的感染,貼心提醒民眾平常外出可以先查看空氣品質指數,並做好防護,避免髒空氣侵入人體,造成危害!     延伸閱讀: 空氣品質不佳!中部、雲嘉南等地敏感族群少出門 空污讓鄰近縣市受害 環署要訂「好鄰居條款」 空污會折壽!印度PM 2.5濃度破表 讓都市人少活9年      
      • 發佈日期:2017-10-11